《中国哲学史》教案(本科生)
绪论: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1何谓哲学?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不像什么是数学、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化学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什么是哲学?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不同的答案。我们知道,在中文里,“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是从西文的Philosophie(philosophy)直接翻译过来的。就“哲学”一词而言,其原初的意思即“爱智慧”。既然哲学是“爱智慧”,那么,她首先是一种活动,其次才是一种学说。作为一种“活动”,它是通过追求智慧而使人变得有智慧的精神活动;作为一种学说,它是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使人能够智慧地生存的学说。在人类早期的自然哲学家看来,智慧的首要问题即是追问世界的“本原”问题或“始基”问题变动世界中的绝对可靠的根基问题。只有找到了这一根基,人们的生活才得以踏实,人们的心灵才得以安顿。对本原问题的追问,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因为它意味着人类开始踏上了自觉地凭借自身的精神力量去追求自由自觉的历史的征程。在此意义上说,世界的本原问题就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怎样安身立命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看来,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其任务之一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也就是为人类生存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从而使人类智慧地生活。至于怎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则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的。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近现代哲学家胡适认为:“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因为人生切要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1也就是说,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在人类持续的对话中生成和发展着的有生命的思想。只要人类生存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就会持续着。对话必须有对话者,而最有价值的对话者就是哲人、智者,这些人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并汇聚在各个时期的哲学经典之中。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哲学,但不管各民族的哲学有多大差别,但只要都被称之为是“哲学”的话,那么,它们必然有其共性它们都肯定是对世界本原问题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的追问与回答。
1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姜义华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89页。
f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