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也不是自然醒服从于人性,而是将人性融入自然性,在人性中体现自然性,实现人性与自然性的和谐统一。对于生态文明的把握,既要立足于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状况,又要联系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和基本趋势,运用综合方法反映和把握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彰显出万物和谐的诗意之美,蕴含着自燃性美和构建性美的统一,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进而提供了一种哲学关照。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国外有不少学者专门研究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现代经济学对生态学和物理学规律的忽略印发了包括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到自然资源耗竭、石油峰值和金融崩溃在内的一系列危机。传统经济学没有解释这些危机的共同根源,没有提前预警,并且没有在其揭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办法。生态经济学以物理学规律和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可持续和分配公正这些明确的道德目标位指导,把我们当前的危机视为经济不断增长产生的必然后果,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工业文明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线性的发展,那么,生态文明的发展则将是非线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将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就国内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逐渐被诸多学者重视,在此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理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亦是重要的课题之一。生态文明经济是对工业文明经济的扬弃,是生态文明社会的经济基础。生态文明要求必须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转到可持续发展这一层面上来。当前,建设生态文明、迎接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挑战,必须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从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入手,力争做到废物最小化、资源无害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由上可知,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国外学者试图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一个最佳方案,即稳态经济,实际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国内学者更加注重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来考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一种良性的和谐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持续发展内涵,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状态中才能实现。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和转变经济方式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
(一)理念层面
从理念上,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