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经过深刻烦死后得出的科学认识,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1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一是注重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注重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二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消费观念,改革在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三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从线性思维到非线线性思维,从机械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的转变;四是政府制定保证和鼓励生态化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并以此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五是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立有约束力的生态文明制度,发达国家要在其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依照生态自然观,人类应该平等的对待所有生命,并以此遏制为己而无视动植物生命存在价值的养殖技术和猎手技术;应该遏制损毁或侵占生命存在环境的技术行为;应该通过发明和创新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3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按照生态自然观的要求,构建生态政治要为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为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为创建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在保证科学技术别应用于预防各种自然灾害,发展各种公益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方面,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生态政治要致力于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消除城乡差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距,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书P334)网上找的: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