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
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第2题,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进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答案1C2B
知识结构
8
f晨背索引1.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的区别。2.举例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点练一转变观念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A.发展观C.伦理道德观B.环境观D.消费观
2.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解析第1题,在工业化初期和起飞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第2题,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使用一次性物品都是传统的消费观,注射器必须使用一次性的。答案1B2C对点练二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9
f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A.沼气池、市场、农田、农户B.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C.农户、沼气池、市场、农田D.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
4.当地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A.①C.①③③河流污染B.①②D.②③
解析第3题,产品指向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农户,二是市场,结合②为③提供燃料,可判断出②是沼气池,③是农户,则①是市场,④是农田。第4题,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答案3D4A5.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体现了A.政府行为调整C.市场行为调整B.国际合作D.公众行为调整
解析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体现了国际合作。答案B课后作业基础冲A练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