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的。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
f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
f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