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概念: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3)制度化教育历史:
f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文学典故: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4)影响:随着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已近渗透到社会的各角落各方面。制度化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于政治、文化乃至个人的发展的影响,已近为社会所普遍接受。(5)非制度化教育:代表人物: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理想观点: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体现方面:构建学习化社会。(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学生基础学习的重要性)(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普通性、基础性)(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一个为就业目的、一个为升学为目的)(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特色教育的兴起)(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终身教育的教育观念的改变)(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科技的力量推动世界人们的交流)(三)教育的发展过程(历史)(1)古代教育:(一)中国1中国最早出现教育的形态是:夏代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学校的名称:夏成为校。商朝,称为“庠。周成为“序”。4西周: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国学”与“乡学”。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5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儒家墨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地位: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6汉代:代表人物: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隋唐:科举制: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乡试会试殿试8魏晋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