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日常用法:家庭教育(根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宗教教育。(二)、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三)、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四)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校是教育者的主体,老师是教育施教者。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相互作用的中介。
(五)教育的起源:1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所著的《世界教育史》观点:指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人民的教育》。主要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神话起源说:地位:这是最古老的教育起源学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内容: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5,双重需要说代表人物:我国教育理论界的观点。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2体脑分工的出现。3统治阶级的需要4、经验的积和方法的产生。(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归结为育人1体现教育的质性引导促进人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生变化进步育人而非制器2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和能动性的不同以物质材料3教育过程是育教育必须采取人性化科学化引导学生而非机械塑造4教育的结果是化促进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第一,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f动物哺育下一代,但动物一直以生物实体的形式存在。第二,教育培养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