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L0时,则按下述
方法测定L1:在长段上从拉断处O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接着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如图a)的一半,得C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如图b)分别减1与加1的一半,得C点和C1点。移位后的L1分别为:AB2BC和ABBCBC1。断后伸长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f钢筋编号ADE
L0mm140160200
δL1L0L0×100
L1mm
测定方法
1618
移位法
1978
直测法
2441
移位法
伸长率δ155723632205
A
OBC
D
移位
移位
L1实际的
L2移位后
移位法a
A
OBCC1D
移位
移位
L1实际的
L1移位后
移位法b
54断后收缩率
测量时,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
于圆形横截面试样,在缩颈最小处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
最小横截面积。原始横截面积与断后最小横截面积之差除以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
率得到断面收缩率。计算结果如下表:
钢筋原始截面直原始截面面断后最小截面断后最小截断面收缩
编号
径mm
积mm2
直径mm
面积mm2率
A
1354
14399
846
5621
6096
D
1554
18967
976
7482
6055
E
2060
33329
1362
14569
5629
f【实验总结】通过拉伸试验可以测得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及断面收缩率和伸长
率等性能,同时能够得出应力应变曲线。本实验中屈服强度可取下屈服强度,但是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力位移曲线精度不够,难以从曲线图中直接得到上屈服强度和小屈服强度。
实验过程中,编号C的16钢筋由于断裂点在拉伸区域之外,无法采用此钢筋进行后续计算,故而启用编号D的16钢筋。分析失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钢筋本身的瑕疵导致断裂点不理想;2、钢筋夹具距离拉伸区域太远,因而断裂点出现在拉伸区之外;3、钢筋没有加紧或者放置的不够竖直,因而产生滑动。三级钢规定的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为540MPa,对比试验测得数据,误差均比较大,分析误差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器械、拉伸设备本身的存在的误差;2、测量钢筋直径时,由于螺纹钢的纹理干扰而产生的测量误差;3、拉伸机的夹具没有将钢筋夹牢固而产生滑移出现误差。断后伸长率和收缩率误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工具本身存在的误差;2、测量的操作过程的误差;3、断裂后钢筋没有完全拼合在一条直线上产生的误差;4、断裂截面拼合时有裂缝而产生的误差。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