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常用的经典管理工具
分类法:一、ABC分类法:抓住关键的少数ABC分类法可以概括为“区别主次,分类管理”八个字。这一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目的是加强对重要的A类重点事物的管理。方法理念:方法理念: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一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数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一般地,是将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A类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是主要影响因素。B类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是次要影响因素。C类因素,发生频率为010,是一般影响因素。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找出主次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首创的。1879年,帕雷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日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雷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后来,帕雷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杜拉克(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ABC法大致可以分五个步骤。(1)收集资料。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资料。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资料。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资料;打算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2)处理数据。对收集来的数据数据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3)编制ABC分析表。在总品目数不太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