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感受上海媒体人的“海派文化”
作者:李兵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5期
自近代以来,上海即以现代媒体的发达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出版中心、新闻报业中心和言论中心。其标志之一,即产生过诸如《申报》、《大公报》等名报,以及不少有思想、有能力、有个性的出版人、报人和传媒人。
为进一步提高新闻采编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2008年5月6日至13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业务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举办。此次上海之行,我亲眼目睹了上海传媒事业的发达,亲身感受了上海媒体人的所思所虑,观摩了上海媒体人的所作所为,在学习考察中,一个有趣的话题飞进了脑海: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可能外化为什么样的语境、文字、版面……如果能探究一下上海媒体人的文化特点,对其办报理念、方式方法,恐怕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么,上海媒体人所渗透出的“海派文化”,究竟有哪些特质呢?
几天的学习考察,笔者对以下几点感受尤为强烈:
“正”与“活”。如果你主观地认为,上海媒体人因为身处灯红酒绿的大上海,而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上模糊不清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与上海主流媒体人的接触中,你会时时感受到其在国际视野下,所表现出的坚定政治意识“同志们啊,不要以为美国的媒体不讲政治,美国人讲政治都渗透到骨子里去了”,一位上海媒体人这样说。对西方媒体的透彻了解,更加坚定上海媒体人的政治方向、大局意识。上海媒体人在政治上的“正”,并不排斥他们在办报经营上的“活”:通过资产注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为上市公司新华传媒的第一大股东,令人称奇的是,该集团下属的所有报刊都是盈利的,而其对“文化讲坛”品牌的经营,更让人感受到上海媒体人的灵活手腕,出色的运作,使“成本最低化、效用最大化”成为可能。
“严”与“新”。上海媒体人的“严”体现在笔端下、版面上,体现在排版管理、纸张管理等各个细节上。在文新报业集团,好稿子的评判标准,严格划分为“领导批示类、新闻阅评类、网站引用类、报刊转载类”等四个类别,在如此严格的标准下,真正的好稿子自然会浮出水面,减少了人为的因素。严格与创新不矛盾,这是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国际大都市,浸润在多元化的新风之中,媒体人的办事风格、思维方式都有让人学习之处:不仅是年轻人,年纪大一些的媒体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也出奇的快可以折叠的电子报,就是由一位已退休的老媒体人率先介绍给我们的,为了搞清这种电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