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
(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
Ⅰ、历史地位:西方文明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德国三十年战争)是音乐史上的复调向主调音乐过渡时期,形成三大音乐创作成就和风格:歌剧(剧院风格)、大型声乐套曲(教堂风格)、器乐曲(室内风格)
Ⅱ、名词解释:①巴洛克乐派:(词源,音乐史中的涵义——时代、人物、风格)巴洛克(Baroque)原意为“形状不整齐的珍珠”(葡萄牙文)最初用于形容是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建筑、美术风格(贬义)20世纪后用于泛指16001750年间的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以JS巴赫、亨德尔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的音乐流派。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1、音乐富于戏剧性和动力感,夸张和充满激情。2、和声意义增强,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度。3、器乐逐渐取得了与声乐平等的地位,并得到的空前的发展。
②通奏低音:(bassoco
ti
uo)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时代一般为键盘乐器创作的简易和弦记谱法,体现复调向主调音乐的过渡。
Ⅲ、音乐文化:
f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音乐史部分内容划定(内部资料)一、歌剧的音乐创作
1、意大利歌剧体裁:意式正歌剧(operaseria):形成与巴洛克时代,一般取材于神话传奇,形式特征包括:①意式序曲(快-慢-快)②三幕数场结构③意大利文和美声唱法演唱④独唱(宣叙调、咏叹调)是整个歌剧的核心⑤主体结构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乐队⑥代表作曲家:亨德尔、格鲁克、莫扎特等。发展线索:⑴诞生:1600年“佛罗伦萨艺术小组”的作曲家佩里创作第一部公认的歌剧《优丽迪茜》(1600年10月6日上演)(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⑵发展:①(补充)罗马歌剧具有清唱剧和歌剧双重雏形,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歌剧中有豪华的舞台背景。代表:卡瓦里埃利《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兰迪《奥菲欧之死》。①17世纪上半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创立“激情风格”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表现,强调旋律对情感的表现作用,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转调自由,扩大乐队编制,唱中出现了花腔。代表作品:《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阿里安娜》。②17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乐派A斯卡拉蒂(作品《格丽塞尔达》,返始咏叹调)确立意式正歌剧体裁,同时由于欣赏群体为贵族,创作、表演、阉人歌手的庸俗导致歌剧的衰落。③18世纪上半叶,亨德尔在意大利和英国创作意式正歌剧代表巴洛克时代的最高成就。
2、其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