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建构;举个不恰当的比喻,传统的教学方法好比教师将饭煮好,端到学生面前。项目教学法是把米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做饭自己吃。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情形:教师布置学习项目时,还没有说完要求,学生已经开始手忙脚乱地动了起来;当某个小组进行汇报时,有的小组还在继续讨论,需要教师强调多次才能安静,有的小组无所事事,根本不听别人在说什么;小组合作中,成绩较好的学优生侃侃而谈,甚至包揽了全部合作项目的内容,忙得不亦乐乎,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完全成了旁观者;小组项目合作时,有的组根本没有进行合作学习,而是放任自流,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或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象征性地比划两下;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也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个别出现的,而是项目教学课堂上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学习、分析、对比,我们认为要想获得良好的项目合作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一些做法是:①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构建良好的组织环境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工作分工、成员的数量等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一般每组成员为5-6人,对每组成员主要采取了一是组内优化,把学习能力较强者作为组长,让其扮演本小组的任务管理者,负责本小组的学习管理工作。二是组外调节,通过一段时间运行,一些小组成员能力较弱,可能无法完成一些项目,要及时调剂一名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加入该小组充实该小组协作实力,增强小组协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②优化运行机制,保证项目顺利完成项目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并不能认为教师的任务就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如何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思考,保证项目完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一是组长提前进行辅导练习,由于每个小组负责完成自己所选定的小项目或者班级大项目中的一个模块,而组长是小组内的任务管理者,带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效果,应加强对组长进行先期指导、督促其学习。在分组操作与实践中,组长一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对组员进行指导和帮助。二是引进竞争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组内竞争和组间竞争两种手段。组内竞争就是打破组长“终身制”,采用竞争上岗的原则,促进组员的竞争意识,组间竞争就是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组织组间的各种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