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思想史试题分类汇编
第1课“百家争鸣”
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自然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举能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B.士人轻视功名利D.忠君思想已经形

D.选贤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思想主张【解析】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给出的时间是战国中后期,故A项错误;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C项错误;选贤举能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