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舍饲和半舍饲,这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缓解了肉羊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为牧区养羊业的全面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2007年
f我国肉羊年出栏量在100只以下的占总出栏量的8274。不过总体来看,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广大农区,养殖小区大批出现。与2005年相比,我国2007年肉羊年出栏量在100499只、500999只、1000只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肉羊生产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生产区域的分布来看,我国基本上所有省区都生产肉羊,产区比较分散。从生产区域的变动来看,我国肉羊生产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通过对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以及农区五大主产省羊肉产量变动的分析(见表4),可以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肉羊生产向内蒙、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四川这十大省区不断集中,1997年该十大省区羊肉产量为1549万吨,占当年全国产量2128万吨的728,到2008年这一比重提高到754,其中2006年创历史新高达到9398。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到我国牧区肉羊生产有向内蒙、新疆这两个传统养羊大区集中的趋势,而农区有进一步向山东、河南、四川、河北这四大农业大省集中的态势。而传统上人们所认为的“中国肉羊生产的重心有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趋势”却并没有体现出来。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历重大变革后,由于制度变革带来的巨大激励效应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长久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广大农区呈现农牧兴旺的发展势头,农区丰富的饲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包括肉羊生产在内的其他
f畜牧业发展迅速,反映在肉羊生产上就是农区羊肉产量占全国羊肉产量的比重急剧上升,1980年农区五大肉羊主产省的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67,这一比值在1996年达到顶峰,高达453。而与此同时五大牧区的羊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490下降到275,不过从1997年开始,这一形势开始逆转,农区五大省的肉羊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开始下滑,而牧区五大省开始稳步上升。农区五大省的羊肉占全国比重由1997年的384下降为2008年的325,期间虽有所上升,但与前期相比,仍趋于总体下降的趋势,而五大牧区这一指标值由1997年的345上升到2008年的429,总体上保持稳步提高的态势。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牧区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条件的恶劣,使国内牧区养羊业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其产量的扩大,而农区肉羊产业由于资源优势则高速发展。不过随着我国改革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