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永州改编实用类文章阅读。14分
输的不是比赛
陈原如今,少儿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甚至在电视节目里一比高低,已经成为观众和舆论的话题。而且,感慨最多的是小选手们的态度、表情、谈吐,还有从家长到老师的那份表现。任何竞赛都会有输有赢,名次也会有高低,假如过于计较其中的得失,将名次和奖项看得比天大,一副不堪承受的模样,这种对输赢得失的态度,恰恰说明对孩子的人文教育是有缺陷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有的孩子,赢,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小小年纪,居然能说出“春秋战国,还是难不倒我的”;而有的孩子,输,或者不过是第二、第三,就泪流满面,好像一生成败在此一举。【甲】这样的孩子,如何能领悟“满招损,谦受益”?将来又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顺利度过人生的曲折和波澜?有的孩子,明明答错了、忘记了,或是一时疏忽了,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后,却偏偏要对着镜头反复强调一堆的理由,表明自己会、自己知道,后悔不迭,哇哇哭开了。【乙】人哪有不失误的,哪有什么都懂的,可养成强调客观理由的习惯,就可能学会文过饰非,就可能不敢直面自己,就可能永远自以为是。这样的孩子,将来是难得认错,也不可能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孩子身上的问题,当然不能只怪孩子,看看他们四周:家长个个挥拳、高喊,举起胜利的手势;老师一会儿咬牙,一会儿皱眉。这样的应对能力,自然会影响孩子。【丙】他们最需要教育孩子的是,如何面对输赢,如何看待竞赛,如何面对其他选手。可惜的是,他们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那种志在必得的情绪,那种以比赛论输赢的思维,都将孩子推上了一个脆弱的平台,可能坍塌,可能崩溃,可能蒙上一层阴影,这些,都可能左右孩子的未来。【丁】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应该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输的并不是比赛。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0日17版有删改【文章解构】2015永州中心论点论证思路议论文输的不是比赛要提高对孩子的人文教育水平。首先由少儿参加各类比赛过分注重输赢的现象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接着采
f用举例论证从“赢”与“输”两方面证明孩子们过于计较输赢,最后点明原因,总结全文。第一部分第1段:由少儿参加各类比赛过分注重输赢的现象引出中心论点要提高对孩子的人文教育水平。层次划分第二部分第2~4段:从“赢”与“输”两方面举例证明孩子们过于计较输赢。第三部分第5~6段:点明孩子们过于计较输赢的原因并总结全文。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