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二、过程由独立性转向实践性“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
f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几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几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让学生上市场先去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再如学习“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配兑消毒液,对家里进行消毒……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三、形式由单一式转向多样式大家都知道“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不限于书面作业,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意见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还其本来面目。我们来看几则实例:1、如学习“数的整除”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如:()8的最小公倍数((((()8的最大约数)5的最小倍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不能做除数的数)最小的合数18和6的最大公约数3和9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根据条件,猜出“88510469”这个号码。按照这号码一拨,果然是老师,觉得很有趣。又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我的一天,早上6()30(),我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2()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飞快地向800()外的学校跑去。以上是两则书面作业,但它具有创新精神,做到了“寓做作业于兴趣中”。2、其次我们还可以布置一些口头性作业。例如:二年级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方向,我们可以这样布置作业。走在回家的路上,说一说自己回家的路线。来时的路线。再如,像《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等报刊书籍中有很多数学童、话故事。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后,可让学生用扑克牌玩“抢24点”游戏。像这样让学生开展阅读数学故事、数学知识,开展一些数学游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