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
2015年,我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断学习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陈鹤琴先生及其家庭教育思想。遗憾没有在年轻时看到先生的理论,没有从孩子小时候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希望有缘的年轻父母们能学习到先生的教育思想,那将是他们及子女的幸事。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
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中国教育界有四位圣人,他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五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智力测验法》《玩具与教育》《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
陈鹤琴先生用自己子女们的成长诠释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学说。2010年4月,陈鹤琴子孙汇聚,陈先生的7位子女都健在,虽
f已是耄耋老人,却仍然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其中年龄最长的兄长陈一鸣年届九旬,最小的妹妹秀兰已75岁,他们分别从事统战、外交、教育、新闻、医务等工作,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就。从他的子女身上,人们看到了:
健康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和谐的家庭;正确的人生观、审美的情操与乐观向上的性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家庭教育观点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