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外已经有较多的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和实践的经验可以看出,无论什么行业,均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甚至包括防务、教育等公共部门。象电力、电信、天然气、石油管道、供水、港口、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工业由于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些行业中,国有企业是否一定应占据比较大的比重,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一个良好运行的市场和完善的产权制度将起作用。从中国的情况看,1997年底中国的国有企业超过23的企业亏损,从总体讲,亏损的国有企业中至少有一半的国有资产是配置在机制性的行业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均是中小型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讲,至少应有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转轨。本文在总体分析中,按一半的国有企业的转轨来计算,中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应全部实现转轨;大型的国有企业,应分离出可以竞争的部分。从具体的行业看,煤炭、石油、木材、烟草、石油加工及冶炼业、黑色金属冶炼、自来水等行业,目前国有资产的比重超过50且盈利的行业,可以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三、对国有企业转轨收益和成本的估算直观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总体的利税率低于其它形式的企业类型,但几乎无法得知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转轨后的具体收益和成本,也不可能精确地知道转轨后国民收入的增加对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这取决于对社会偏好的认定。但可以假设转轨后的国有企业将至少
f得到和非国有企业一样的利税率,由此将转轨的国有资产乘以利税率之差,来计算转轨的收益,国有企业退出后将使得相对多的职工失业,这增加了社会成本,将二者之差贴现就是国有企业退出的净收益。(一)总体考虑。1按经济的不同类型。从1998年的统计年鉴可以算出(因为1999年统计年鉴未列出国有独立核算企业的财务指标)。国有企业退出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失业成本,交易成本即是指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的成本,按20的总收益计算;失业工人的成分(政府补贴)按每人年4000元计算。(二)按行业计算。对国有工业企业按经验确定退出比例,根据利税率差计算转轨收益。数据来源:国有工业企业的财务指标来源于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①计算中采用的是1998年的统计年鉴是因为1999年的统计年鉴没有不同产业的详细财务状况的数据。②采用的转轨比例是参考国外的产业中国有成分的比例和产业的性质来决定的。一些产业的私营企业的利税率还低于国有经济,可能的原因是它们面临不同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条件。从以上的计算可以知道,转轨的总收益为:tr72927×0800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