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的一项是A祭肜以孝著称。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B祭肜有勇有谋。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C祭肜清廉俭朴。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K12学习教育资源
fK12学习教育资源
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D祭肜忧愤而死。他出征时遭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2吾蒙厚,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11课内文言语句翻译。(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答案】7B8A9C101从这以后,鲜卑惊恐,害怕祭肜不敢再窥视边塞。2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不称职、不胜任),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11(1)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2)你作为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要见你干什么?【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天下”“郡国”“盗贼”“彤”“支党”都是名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是宾语,“平”“公行”“诛破”是动词,一般在句中做谓语,“平”的主语应为“天下郡国”,而“公行”的主语应为“盗贼”,再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画线句子的大意为:当时天下郡国还没有全部平定,襄贲的强盗白天公然作恶。祭肜到任后,杀败奸人,消灭他们的余党,几年之后,襄贲政治清明。根据句意,可知B项断句正确。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这里指官员到地方上去视察和指导工作”不正确。应是指官员到职工作。文中说“视事五岁,县无盗贼”,意思是到职工作五年,县内没有盗贼。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