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泉州客商李充携带一系列商品出海,这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当时李充的商船虽是自己所有,但他的商船是否经过政府监督(实际上应该是受到政府监督)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当时的贸易是否是官民贸易,故排除B项;仅从这一个别案例不能推知“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C项错在以偏概全。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f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家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意识,有利于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故A项符合题意;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排除B项;尽管明清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但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却在不断被强化,排除C项;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具有民主启蒙性质,不属于新的理学体系,排除D项。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
f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
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C
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
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