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绝对风险以及风险获益(Ⅰ,A)。CHADS2积分简单、易记,推荐用其对非瓣膜房颤进行初始卒中风险评估(Ⅰ,A)。更为细致全面的卒中风险评估(如CHADS2为01分),推荐用基于危险因素的方法进行评价,考虑到患者的“主要”和“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卒中危险因素”(Ⅰ,A)。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无任何危险因素),可不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Ⅱa,B)。对于拒绝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有服用禁忌的患者,可联用75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替代(Ⅱa,B)。新指南指出,房颤患者开始抗凝治疗之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新指南建议首次推出了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表2),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卒中、出血史、INR波动、老年(如年龄>65岁)、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嗜酒,评价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权衡低INR时卒中风险和高INR时出血风险,新指南仍推荐控制INR23。
新指南同时也指出,华法林代谢受到药物、食物和酒精等影响;服用华法林时,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时间INR波动较大。近期发表的临床对照试验中,仅6065的时间内INR控制在23,而在真实世界中,这一数字可能低于50,在我国则更低。若INR达到治疗范围的时间低于60,有可能完全抵消服用华法林的获益。队列研究显示INR在1520时,卒中风险升高两倍,故不建议INR<20。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种族差异,这一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患者。房颤随访新指南强调,除了基线评估和初始治疗之外,有计划的临床随访尤为重要。随访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卒中危险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新发糖尿病、高血压等),尤其应注意是否已具备抗凝指征。(2)目前是否应该抗凝,是否有新出现的卒中危险因素,或存在抗凝必要如血栓栓塞低危患者复律后应给予低分子
f肝素抗凝。(3)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改善,若无改善,是否需更换治疗方案。(4)是否出现促心律失常的征象或风险,若出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5)在服用AAD的情况下,阵发性房颤是否已进展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6)室率控制的疗效如何,静息状态和体力活动时的目标心率是否实现。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首要目标心率控制松弛有度既往指南建议严格的心率控制策略,即静息时心率控制在6080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