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育”和“平民教育”思想,即面向全民,实行终身教育;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能力培养,追求“生利”价值,为平民服务,为平民子女健康成长服务,多方面体现教育的服务宗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学校,在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压力下,放弃了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标准,片面奉行“衣食主义”的职业教育,或一味地降低学校的育人标准,或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技能训练,几乎把技能及生存训练当作职业教育的全部目的,而忽视学生的精神成长,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忽视文化课对“人的精神成长”的不可替代作用,对照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观,显然是十分失策的,值得警醒。
因此,职业教育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方针,把握“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的内涵,通过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企业社区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劳动力转移和转化,促进有效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二、奉行“教人求真,教人生利”的教育准则职业教育奉行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呢?这将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共性和个性要求。对照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我们认为,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德性、培育“真人”为教育的首要追求,从而实现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与当前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及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基本一致。
对照“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我们认为光有德性还是不能“行之甚远”要给予学生“生利”的本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渗透“利群”“乐业”等职业情感,培育“爱业乐业敬业”之职业精神。两者结合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全面人才质量观。
行知先生的《学做一个人》可以看作进一步的补充注解,在此他提出了培养“整个的人”
f的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干,做事才有快乐,要成功就要有才干(生利本领)。
这些对于职业教育的启示是,培养人要以“求真”“生利”为教育准则。为此不仅要关注学生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和未来生活幸福;既要关注学生德性培养的首要要求,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事生利的本领,强调实践能力、生活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思想的有机统一,培养“整个的人”。
三、实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