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与导数
【备考策略】备考策略】
根据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深刻理解集合、集合间的关系、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存在量词)、充要条件、函数等重要概念。2.熟练掌握解决以下问题的思想方法:(1)集合的包含与运算关系问题;(2)命题真假的判定与否定问题;(3)充要条件的确认问题;(4)函数图象和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性、对称性)的确定和应用问题;(5)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问题;(7)含参数的线性规划问题;(8)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问题。3.特别关注以下便是的热点和生长点(1)定义新概念、新运算的函数、集合问题;(2)综合度较高的函数图象和性质的选择、填空题;(3)与现实生活热点紧密相关的函数应用题;(4)含有参变量的高次多项式、分式、指数或对数式切线、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问题。
第一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最新考纲透析】最新考纲透析】
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Ve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
第1页共11页
f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核心要点突破】核心要点突破】
要点考向一:要点考向一:集合间的包含与运算关系问题考情聚焦考情聚焦:1该考向涉及到集合的核心内容,所以在近几年各省市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命题。2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属容易的送分题。考向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