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①不久前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就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相提并论,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得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人的心灵就会被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良善,第三是能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粘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忧虑被欺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矛盾就会大量减少,社会就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是良善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