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明了铅酸蓄电池以来,已历经近一个半世纪。铅酸蓄电池在电气化工业时代中一直担任二次电池的主角,被誉为一匹重载的马。近几十年尽管有更多品种的二次电池出现,但铅蓄电池所具备的一系列优点,例如工作电压高、安全可靠、可大电流脉冲放电、寿命长、价廉特别是取材方便、原材料容易回收利用等,是其他电池无法综合替代的。1997至1999年间,各国不少市场专家曾预测铅蓄电池会逐年缩小份额,其它新概念电池会扩大份额,但近几年市场的持续发展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铅蓄电池强大的市场生命力。直至2001年,铅蓄电池在二次电池市场中稳居60以上份额,近几年市场增长率均在10以上,在新材料技术应用中展示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传统铅酸蓄电池有三大缺点:一是过充电容易析出气体;二是硫酸液溢出时腐蚀污染环境,三是比能量偏低,实用重量比能量只有35whkg左右。回顾20世纪下半叶,从60年代中期开始有过一轮技术发展高潮,其核心内容为寻求铅酸蓄电池的密封化技术,基本进程为:德国阳光公司首先首先在民用产品市场推出实用性胶体电解质密封铅酸蓄电池;美国Gates公司研制出纯铅为电极、超细玻璃纤维(AGM)为隔膜的圆筒形密封铅酸蓄电池(SLA);日本汤浅公司开始采用铅钙合金板栅、研制出带有气体复合装置的阀控式SLA电池7080年代,日本汤浅公司在小型SLA电池开始大有作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摩托车用及大容量固定型阀控式SLA电池,开始确定阀控式SLA电池的基本工艺。90年代,美国出现一种被称之“水平电池”的SLA电池,核心技术内容为用覆铅玻璃纤维丝织成网状板栅代替传统的热铸式多元合金板栅,在板栅减磅的同时改革传统蓄电池组内接连桥,据称3小时率比能量已达到50whkg。1997年,德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有机合成的固体电解质。同期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提出有机硅胶体的国际专利(PCT)和中国专利申请,并在近三年技术发展中研制出流变性良好的电场控释胶体,解决了胶体电液的工业灌装一致性问题。2002年,海外多家华人参资研发机构与中国CISTPA电源实验室合作,运用功能高分子复合表面活性剂,研发出最新一代的电化学胶体。该代胶体具备电场控制物理状态转换及硫酸离子浓度智能控释的功能,称之为智能控释胶体,技术上已达到数十纳米级功能基团的制造,流变性特别好,无需专用灌胶设备。特别是,围绕功能高分子靶向控释离子原理,有关研发机构已联合推出胶凝添加剂、非凝固态水性胶体添加剂、再生维护添加剂等铅蓄电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