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C.非生物因素D.物质循环9.杜鹃的体态和猛禽类的雀鹰极为相似,背面灰色,腹面有许多细的横纹。当它飞到森林里时,许多小鸟都吓得飞逃。生物间的这种信息传递形式为()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10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11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12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可生成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形成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多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B.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少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C.叶绿体中形成的ATP等于线粒体中形成的ATPD.叶绿体中形成的ATP等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13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欢迎光临httpshop67667935taobaocom
2
f欢迎光临httpshop67667935taobaocom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14关于环境的保护措施中错误的是()A防止“三废”污染B限制能源消耗C建立自然保护区D合理开发自然资源15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16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有A.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1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