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如下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
f(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
第二章
能量环境
1概念与术语
外温动物(ectotherm):指依赖外部热源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
类。
内温动物(e
dotherm):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
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异温动物(heterotherm):指的是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
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
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acclimatio
),如果是在自然界
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
)。
内温动物的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
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developme
talthresholdtemperature)或生物
学零度(biologicalzero)。
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ver
alizatio
)。
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小而呈黄白色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2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质、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的影响。不同光质对生物的作用不同,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选择性适应,光质不
f同影响着植物的光合强度,在红橙光下光合速率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不同植物的光合色素有一定差异,这些色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