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213017)宗祖新
1缘起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明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很难成为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已成为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从2004年9月开始,从学校的绿化、美化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本人利用学校生物园的温室、龟鳖馆、标本室、以及动物饲养室和园中的场地等现有条件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材性生物课程资源,以及进一步完善并利用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课程资源的基本理论
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资源。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设备、设施、场地、环境以及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等因素。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条件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与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不同,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