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同的。这些标准不断按照我国的矿产勘查、矿山设计、开发实践和国情逐步完善,但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这些标准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难以实现同国际接轨和交流。1999年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制订并归口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它是在我国《矿产资源法》(修正案)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固体燃料和其它矿产)编制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国家标准初步做到了可同相关的国际标准对比,开始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产储量分类标准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转变,在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个转变还没有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深入发展和矿业全球化的推进,我国政府和市场都对相关标准提出了新的需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机构也很重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国家间、地区间的互通性,对标准进行新一轮修订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决定组织专家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国家标准进行修订。修订专家组先后调研了15个省、自治区的省、市、县主管矿政的公务员,矿产勘查、矿山设计、生产的相关专家,地质、煤炭、冶金、有色、黄金、化工、建材、核工业以及证监等部门或行业的主管及资深专家,召开座谈会60余次,被调查者1000余人。期间还组织业内各部门资深专家和主管部门参加的研讨会,就省区调研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确定进一步工作方向。为更广泛吸取对标准修订的意见,聘请了316位特邀专家,对标准修订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问题并召开了有150名特邀专家参加的会议,
3
f展开讨论。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分类标准的修订意见。此次修订,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为基础,充分研究了我国近10年矿产勘查开发中的经验和问题,考虑了同几个主要国际标准《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框架(UNFC)》《CRIRSCO(矿产储量国际报告委员会)勘查结果、矿产资源和矿产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版》(2006年)的衔接。修订标准采用经济轴二分、可行性轴三分、地质轴四分方案,共定义了6个基本类型,在结构上更简单明晰,在定义上更科学合理,更具有与国际标准的互融互通性。
4
f前言
为适应我国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更好地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