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章
西方社会学理论舒茨现象学社会学
生平简介舒茨(全名:阿尔弗雷德舒茨)生卒:18991959(60)国籍:奥地利维也纳生平简述:1917年(18岁),高中毕业,应征入伍参加一战。1918年(19岁),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1920年(21岁),用两年半时间速成大学生涯,之后进入银行工作。1939年(40岁),举家迁往美国,并度过余生。1943年(44岁),被聘请担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校的客座教授。主要著作: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后改为《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2、《舒茨文集》四卷本文集(他人编纂)3、《论现象学与社会关系》文选学生:瓦格纳4、《生活世界的结构》两卷本1973、1989学生:勒克曼5、《生活形式与意义结构》和《对关联问题的反思》手稿集合思想渊源:1、奥地利经济学派(1)人物:米塞斯、维塞尔(2)主要观点:主观价值理论:主张从主观价值的角度来理解编辑效用乃至所有类型的人的行动,批评实证主义,认为实证主义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则来分析人的行动是毫无意义的。先验范畴论:用分析人的行动的理念类型来把握历史事件的意义。强调理念类型(idealtype)作为先验范畴的一面。(3)借鉴:接受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对韦伯思想的“去历史化”2、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是舒茨社会学思考的出发点,但不能简单的说,舒茨的思想是韦伯思想的“完善”或“彻底化”。舒茨关注的是怎样明晰的分析生活世界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在这一点上与韦伯是一致的。3、胡塞尔的现象学舒茨用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构成分析,分析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随着他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摆脱了胡塞尔哲学这哦难过的唯我论思想。(主体间性、生活世界)4、美国实用主义(1)人物:詹姆斯、米德(2)詹姆斯的思想引发了舒茨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舒茨借鉴了米德对身体行为分析的思想,将其放在主体间性的“我们关系”中来考察,并成功摆脱了米德思想中的行为主义清晰那个,将身体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学理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5、舒茨的学术对话者
1
f(1)人物:考夫曼和古尔维奇(2)好友,通信第二节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考点1:舒茨对韦伯解释社会学的批判1、批判的原因:为了深入探讨行动的意义问题,以便对其主要研究的社会世界的意义问题打基础。2、借鉴:肯定韦伯的基本思路是准确无误的,相信他已经奠定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出发点,赞赏其“价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