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凝集,噬碱性增强,但核膜仍存在。2)核碎裂:核膜破裂,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散在布于细胞浆内。3)核溶解:坏死细胞内PH降低,激活DNA酶,水解染色质中的DNA,使其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只留下核的轮廓,最合完全溶解消失。14、干酪样坏死: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主要见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组织坏死,因其肉眼呈淡黄色、质软、细腻,似奶酪。固称为干酪样坏死。15、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4)包裹、钙化第二章损伤的修复1、再生性修复:附近原有细胞通过再生来达到修复目的。2、纤维性修复:通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即肉芽组织)来达到修复的目的,并最终形成瘢痕。3、按再生能力强弱分为:1)不稳定细胞,皮肤、口腔处的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被覆细胞,男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造血细胞和间皮细胞2)稳定细胞:肝、脾及胰腺的实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4、肉芽组织:是增生旺盛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
生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1)其肉眼观:表面呈鲜红色、细颗粒状,富含血管,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肉芽。2)镜下观:A大量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B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密集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C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一举使细胞为主,也伴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5、肉芽组织的作用:A抗感染保护创面B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C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去及其他异物。6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经改建后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其利用作用:A长期填补并连接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B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7、糜烂:发生于皮肤或黏膜组织的坏死,分离排出后遗留的表浅缺损。深达皮下或黏膜下者称为溃疡。8、空洞:肾、肺等实质器官的坏死组织液化经自然管道排出后遗留的缺损。9、窦道:深部组织的坏死经体表排出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10、瘘管: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体表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的两端相通的管道。11、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血栓的过程,亦称为纤维化。12、凋亡:指活体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主动”死亡过程,是细胞在内外的环境因素诱导下激活细胞内
f预先存在的死亡程序,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主动中止生命过程,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