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宜昌市2009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2009年三季度,我局对宜昌市城区及县(市)的食品、建材、化工、轻工、肥料等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截至9月底,第三季度共监督检查288企业的产品396批次,其中合格339批次,合格率为856,比上季度下降33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16个百分点。在396批次中,食品195批次,合格率为862;化工产品及肥料64批次,合格率为922;机电轻工产品94批次,合格率为798;建材产品43批次,合格率为86。不合格的57批次中,食品27批次,化工产品及肥料5批次,机电轻工产品18批次,建材产品7批次。二、质量分析(一)食品。本季度27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一部分纯净水的理化卫生指标和标签标注不规范上。纯净水中理化卫生指标不合格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不够完善、质量关键控制点把关不严(如水桶杀菌不彻底、密封不严、臭氧浓度不够等等)、人员质量意识不高。标签标注不规范的现象比二季度有明显减少,主要是通过我局平时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很多食品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对相关知识加强了学习,标签标识明显规范了很多。(二)机电轻工产品。本季度机电轻工产品1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指标集中在家具的尺寸和力学性能以及甲醛释放量上。尺寸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的加工精度不够以及设备加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力学性能不合格主要是厂家所用材料不达标和加工工艺水平低造成的,甲醛释放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所用原材料质量不过关造成的。(三)化工产品。主要是基础化工原料的杂质超标。(四)建材产品。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力学性能上。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够完善,关键控制点把关不严所造成的,也不排除少数企业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低成本所致。三、后处理措施从本季度监督检查情况看,出现不合格的主要还是食品和部分家具产品。我市食品和家具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个体企业,甚至为家庭式的手工作坊。这些企业状况集中表现为:工艺简单、设备简陋、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差,缺乏原材料和成品检验手段,不能严格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出厂无检验,也未委托其他具备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从而造
f成产品质量水平低且不稳定,致使不合格产品上市,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质量安全隐患。针对发现的问题,仍需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一)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