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进行PID调节的控制效果要好得多,可控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温度是一个非线性的对象,具有大惯性的特点,在低温段惯性较大,在高温段惯性较小。对于这种温控对象,一般认为其具有以下的传递函数形式:
1.方案一(见图11)
GsKes
TS1
(11)
图11方案一的图
此方案是传统的一位式模拟控制方案,选用模拟电路,用电位器设定值,
3
f第1章绪论
反馈的温度值和设定值比较后,决定加热或不加热。其特点是电路简单,易于实现,但是系统所得结果的精度不高并且调节动作频繁,系统静态差大、不稳定。系统受环境影响大,不能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不能用数码管显示,不能用键盘设定。2.方案二(见图12)
图12方案二的图
此方案是传统的二位式模拟控制方案,其基本思想与方案一相同,但由于采用上下限比较电路,所以控制精度有所提高。这种方法还是模拟控制方式,因此也不能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使控制精度做得较高,而且不能用数码管显示,对键盘进行设定。3.方案三(见图13)
图13方案三的图
此方案采用89C51单片机系统来实现。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控制算法和逻辑控制。单片机系统可以用数码管来显示水温的实际值,能用键盘输入设定值。本方案选用了AT89C51芯片,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可使系统整体结构更为简单。
结论:前两种方案是传统的模拟控制方式,而模拟控制系统难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控制方案的修改也较为繁琐。而方案三是采用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尤其对温度控制,可达到模拟控制所达不到的效果,并
4
f第1章绪论
且实现显示和键盘设定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也使得系统所测得结果的精度大大提高。所以,经过对三种方案的比较,本次毕业设计采用了方案三。
5
f第2章设计理论基础
第2章设计理论基础
本设计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主机、温度采样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调节执行单元四部分,本章将逐一进行介绍。
21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970年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之后,随之即出现了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美国I
tel公司1971年生产的4位单片机4004和1972年生产的雏形8位单片机8008,这也算是单片机的第一次公众亮相。
1976年I
tel公司首先推出能称为单片机的MCS48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它以体积小、功能全、价格低等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一些与单片机有关公司都争相推出各自的单片机。
1978年下半年Motorola公司推出M6800系列单片机,Zilog公司相继推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