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6.2014重庆卷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6.D本题以《烟台条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李鸿章转弯抹角回应的信息可知,李鸿章以轮船未通航重庆为由拒绝英国要重庆立即对外通商的要求,A项“利用”、B项“接受”、C项“借助”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项。7.2014天津卷《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7.C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故C项正确。18.2014山东卷“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8.D解析本题以《马关条约》的影响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很多中国人仍没有清醒过来;B项和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不用向西方学习。注意题干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知识界思想观念开始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正确答案为D项。5.2014江苏卷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