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的话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下面一个小故事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作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刚好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一个比喻句;县官吃着皇粮,时时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做是乐事;唯有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了。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该人物的身份特点,千万不能让他们说一些根本不可能说出的话。2语言描写要个性化,能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语言大师老舍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我们在描写语言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展现出这种性格来。比如在《孔乙己》中,当孔乙己被人嘲笑偷书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偷书”与“窃书”,这两个词从行为的性质上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孔乙己就是要这样强辩,来维护自己作为“读书人”的面子,鲜明地展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这样描写“我”的语言:“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办法”……“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这些语言描写,写出“我”懦弱、胆小的性格,与下文“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战胜恐惧,取得成功形成对比,从而
幽默故事有一位媳妇,人送外号“馋媳妇”。除非她不说话,一说话,张口就得说吃的东西。有一天,丈夫准备外出做买卖,就让她出门看看天气怎么样,她开门看了看,张口就说:“哎呀,天正下大雪呢,那雪白得就像白面似的。”“雪下得有多厚?”“有锅饼那么厚。”“有锅饼那么厚。”“馋媳妇”说。丈夫一看,“馋媳妇”的老毛病又犯了,就上去打了她一个耳光。“馋媳妇”摸着被丈夫打肿的脸,说:“你好狠心哪,把我这脸打得像发面馒头似的。”儿子一看妈妈挨了打,就哭了。“馋媳妇”一把搂过孩子,边给儿子擦眼泪边说:“好宝宝,别哭了。你哭得‘抽答、抽答’的,就像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