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师只是作为主导者予以适当的引导。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当然,引入的课外材料也可以通过课堂表演(Prese
tatio
)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设计题目或提供方向,并负责审查相关材料的可用性,以保障教学地顺利进行。通过笔者两年多来的听说课堂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堂表演持欢迎态度,并愿意上台展示自己,从而引发了很多很好的创意,如自行改编精彩电影片段、原音重现经典对白、课前录制相关视频并在课堂上现场自我互动等等,也有的学生通过精心制作的幻灯片给大家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知识。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学生都能以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其中,从而将听说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组织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等各方面都能起到锻炼作用,并能很好地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自信心。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由身边的同学来引入课堂,介绍相关的教学课外内容,学生们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这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二,不再紧扣书本、一成不变。这不是说就脱离教材,由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虽然教师大量引入课外视频音频材料时,可以通过丰富灵活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但在多样化的课外视听材料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支撑点,难以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容易学过就忘,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听说考试中的常见题型缺乏敏感度,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并因此归咎于自身能力不够。那么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依赖课本的“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盲目引入课外材料,又不能彻底丢掉课本,既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能够适应传统的听说考试,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课本为主,把教材作为听说课堂的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课外材料。结合前文所提到的开课前几分钟引入视频音频材料的方法,教师应对引入材料的内容严格把关,使之与听说课堂上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便能轻易从课外材料导入到对书本的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外自然过渡到课内,保证学生对书本学习的热情。教师掌握好如何使用课本与引入课外材料的度,便能从某种程度上保障听力与口语话题的与时俱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情商的提高。第三,排除功利心理,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提高独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