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审核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2逆查法。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3抽查法。提供三种抽样方法,包括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4审阅法。5分析法。6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在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7效益评价审计法。3
3
孟昊宁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810
f第5章内部审计的流程
51审计立项与授权
(1)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法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2)、由集团总经理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2)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法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与授权。
52审计准备
在确定内部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范围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②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③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④资产的完整和利用情况。⑤工程项目的预(概)、决算情况。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效益性。⑦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2)研究背景资料
11
f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
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