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
宋志扬【摘要】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3”教学实际,从案例教学的概念、案例教学在
“必修3”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点、教学的实施过程几个方面,初步阐述了地理案例教学法在“必修3”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必修3”
案例教学概念关键实施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而达成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即从同类知识内容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从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1案例教学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2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与学十分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把握:“必修3”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区域基本知识作为前提展开;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21案例的选编和课前的组织
首先要有效、正确的选编案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取应当以课本案例为主适当扩充。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3”教材中,探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和以“亚马孙热带雨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