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三喻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家庭道德教育
作者:梁丽东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从文化传递方式的角度出发,以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阶段来分析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并对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这三个阶段间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导致的后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三喻文化文化传递家庭道德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6302
美国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文化传递方式可以归结为三喻文化的传喻,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之间的传喻,家庭道德教育模式的变化在这种传递形式中尤为突出。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中国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民族繁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道德教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递的方式来看,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代际间的传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三喻文化和中国家庭道德教育
(1)三喻文化。三喻文化包括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前喻文化,指后辈主要向长辈学习”1,在该文化阶段中,社会发展缓慢,上一代人的过去和现在是下一代人的现在与未来,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在这种文化传递下,老一代传喻给青年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及是非观念”2p219“并喻文化,是指长辈和后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1,由于战争、移民等及其带来的社会变迁,年轻一代需要在新环境中寻找并适应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活方式,这时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同时发生在后辈和长辈中,他们的学习对象转向为各自的同辈“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后辈学习”1,在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后辈不仅成为了时代的主角,更重要的是成为了长辈的学习对象。
(2)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悠久的中华文明中,人们总结出了内涵丰富、作用突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如《弟子规》《道德经》《菜根谭》等,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各种家训或家风,像《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傅雷家书》等家庭道德教育典籍对后世的思想道德与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家庭道德教育是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对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联系与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家庭道德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