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发展的提供了最基本r
的条件。具体到经济法中,对经济稳定发展的追求是中西经济法r
所具r
有的共性,且中西经济法在应对市场失灵、处理社会整体利益r
等问题亦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解决方法。因此基于经济法的共同r
性,即使立足于本土化的发展模式,仍有借鉴他国经济法律制度的r
意义,仍存在经济法全球化发展的可能。r
鉴于经济法全球化与本土化既冲突又一致的特性,中国的经r
济法的发展模式,无论是立法方面还是研究方面,都应该从本土化r
与全球化两个方面统一考虑,不可偏废,即谋求经济法的全球化和r
本土化的平衡发展。在进行经济法的立法和研究时,一方面要突r
出中国经济法的本土资源和本土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国际r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法律全球化的总趋势。我国的经济法r
发展,不能等同于片面的quot泛西方化quot或者quot资本主义化quot,而是在经r
济法本土资源基础上的全球化。同时我国的经济法发展也是为应r
对全球化而将本国法律传统与法律现实与所吸纳的发达国家的法r
律制度相融合的本土化过程。正如胡适在1935年发表的《中国本r
土文化建设宣言》中指出,中国是既要有自我的认识,也要有世界r
的眼光,既要有不闭关自守的度量,也要有不盲目模仿的决心。在r
经济法的发展中,只有将国际资源与本土资源并重,保持经济法本r
土化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的平衡,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法在经济全球r
化的大趋势下,实现促进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和稳步发展的r
目标。r
注释:r
①关于quot本土资源论quot的相关内容,可参见苏力:《变法、法治及r
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r
②刘普生:《论经济法的回应性》,《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r
③刘进:《关注中国经济法的本土资源》,《社会科学》2001年第r
4期。r
④【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r
第47页。r
⑤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法学研究》r
1999第3期。r
⑥参见陶广峰:《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法》,《江南大r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8卷第1期。理论研究r
商品与质量r
2010年4月刊r
52r
伴随着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很多学者提出建议:r
在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要让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共同组r
建一个相关各方共同治理的模式,来克服那种只有企业物质资本r
或人力资本单独拥有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单边治理模式的种种弊r
端。3r
(三)评析及本文见解r
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