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r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r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r
答题示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r
r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r
答题思路:r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r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r
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r
答:(1)为下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