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减少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质量,特别适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被誉为“21世纪变电站建设的目标模式”。1、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80年代以后,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家和大公司越来越多。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ABB公司、AEG公司、美国GE公司、西屋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等有自己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产品,发展较快,而且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方面,为我国在80年代引进和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在山东威海望岛变电站成功地投入运行。系统主要由3台微机及其外围接口电路组成。该系统于1987年成功投入运行,1988年通过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并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9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其研究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功能和性能得到不断完善,已成为今后新建变电站以及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的主导技术。其优越性在于:①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电压合格率;②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③减少维护工作时间,减少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达到减员增效;④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3、无人值班变电所是由电气集控及接口柜、微机监控、微机保护三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可以交换信息,也可以各自独立工作。电气集控部分集测量、信号、控制、计量与微机监控接口为一体,采用安全可靠的一对一的强电控制方式,其可靠性较高;微机监控由远动装置及工控机组成,远动设备完成遥控、遥信、遥测、遥调、事件顺序记录、电量采集等功能,工控机实现变电所当地监控功能,可实现对变电所的屏幕显示,制表打印,越限报警,键盘操作控制;微机保护是独立的设备,配置灵活,可实现多种保护,如高频、距离、零序和自动重合闸等
f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认真阅读指导老师发的资料。2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资料。3在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4实地参观已经建设的变电所,观察其宏观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5与老师交流心得,并向老师请教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刘介才《工厂供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2陈连生《发电厂电气工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年8月
3杨有启《电气安全规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5月
4应智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