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集锦
连续六次摸到白球后的思考
浙江省嘉兴市教育研究院朱国荣邱正平
一、案例背景
“可能性”(概率)是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可能与一定”是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在满足相应条件后,一定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件则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比如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两个黄球,任意摸一次,一定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如果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则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即可能性)。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原有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过来也会干扰对“可能性”的数学化理解。
二、情境描述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是我在执教“可能与一定”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为了“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白球。接着,我又请一位学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黄球了!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白球。第三次请学生摸,再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黄球了。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白球!这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第四位学生再摸,白球!第五位,还是白球!第六位,依然是白球!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禁不住从脑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到了第七位,那位胖胖的小男生终于“争气”地摸到了黄球。
f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教学顺利地转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课后反思
“可能性”一课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发生。连续六次摸到白球,怎么会这样呢?课上,我茫然不知所措,课后,我们进行了反思,结果为自己额头冒汗感到羞愧,更为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好材料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感到汗颜。第一次摸到了白球,第二次摸到的应该是黄球;连续两次摸到的都是白球,那么第三次摸到的就一定是黄球了。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作出这样的判断一点儿都不奇怪。在后来一次听课时,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这位教师组织摸球活动,也是放一个白球、一个黄球,摸之前要求先猜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作好记录。我正好坐在一个小男生的边上,第一次他猜摸到黄球,而摸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