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6、蚊子7、【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了1500次,则频率
f
300Hz,即苍蝇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Hz.
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8Hz,则表示它每秒振动8次.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可以听见苍蝇飞来飞去的声音.故答案为:300;8;苍蝇.
二、选择题
8、C【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考点】音色.【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
f【解答】解: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是因为银元的真假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10、C【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考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解答】解: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振动停止,发声相应的停止.所以鼓声消失了,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C正确;故选C.11、B
三、实验探究题
12、【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