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下学期年级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50分),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2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依军功行田宅”B“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D“除井田,民得买卖”
3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大约是在A两晋时期B唐宋时期C两宋之际D明清之际
4“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C商品经济的发展B棉花成为经济作物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f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工商食官”A③④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商帮形成B②③C①②D①④
6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产量的34,这表明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中国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B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D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7《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材料中的“新天地”的理解正确的是A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D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
8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下图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③处的商品应为
A茶、丝B工业产品C黑奴、象牙D原棉、烟草
9下列现象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A贵族和下层人民同坐一列火车出行C14岁的小安妮在一家纺织厂做工B巴黎博览会用电灯来照明D曼彻斯特港口的轮船正准备远航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A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B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fC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1观察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务企业逐渐转化为民族企业B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都是官办企业C从地域上反映了民族企业受到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D民族企业在与洋务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121913年至1920年,全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