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师:罗良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与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实行课改以来,在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值得我们去反思。一、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最大的感受是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其主要措施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如“有理数的加减”里用球赛中的输赢球的例子;“有效数字”的内容就用了猜一猜我国的人口有多少等例子,学生都感觉到学数学有用,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选取有真实背景的题材,鼓励学生做实验性数学作业。二、数学教学中一些角色的换位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而新教材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这就要求有些角色必须换位,具体表现在如下:1变“全方位指导”为“适时指导”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