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与企业自主创新
论文关键词:知识转移;自主创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论文摘要:知识转移作为配置知识的基本手段,实现了知识供需双方的交流、互动和知识的转化。扩展了企业的知识存量,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加强自身科技创新的研究,也要依赖于广泛、深入的知识转移。所以,一方面要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保持创新思想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刚性,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创新主体必须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联合国著名的千年计划“科学、技术和创新”项目组于2005年发表了《创新知识促进发展》的报告,强调了知识和创新对于每个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特点以及模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技术创新
f对现有技术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创新发展随时间的变化不再是随机的,而是累积性的,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存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动、自觉、大规模地转移先进的知识,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知识转移是指知识跨越组织或个体边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共享。知识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知识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转移,发展各种各样的知识来获得竞争优势。一、知识转移的形式、渠道和重要性知识转移的形式根据知识管理理论,一般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记载在物质介质上并能以某种方式传播的知识,具有确知性、客观性、有形性和可表达性等特征。显性知识易于文本化,可以通过多种传输中介如课堂教学、远程教育、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进行传递和转移,且转移成本较低。所以,显性知识的转移障碍小且转化率高。隐性知识
f是指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清晰表达的、不可能传播或难以传播的知识,存在于知识主体的潜在素质中,是知识主体长期积累的结果,具有高度个性化、非文档化、难以共享等特征。它通常以经验、感悟、技术诀窍、团队默契、组织文化、惯例等形式存在。隐性知识的传递转移比显性知识困难得多,其传递和转移需要采取合适的形式,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其转移的形式也比较独特,需要通过观察、交流、示范、思考、尝试、领悟等多次循环往复才能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Gu
arHedlu
d把知识转移解释为知识传递和转换的一整套过程。华盛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