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很大的飞跃。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提意见的时候,还要照顾到你的上司的心情,当公务缠身、诸事繁杂时,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随时倾听你的建议。特别是在上司同时对你还有隔阂的时候,更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首先上班沟通的时候,注意说话的态度和敬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你的意思,由于你的坦率和诚意,即使对方不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也不会影响到他对你个人的看法;而下班的时候,多了解上司的爱好,一起打个保龄,或者参加一个朋友聚会等,利用轻松的场合潜移默化的消除障碍。在两面结合的沟通中最能产生效应。
案例5:
肖飞是时代太阳商贸公司的业务员,他在汇报事情并向主管请教的时候,主管总让他自己去找解决办法。但是肖飞找到的结果不是主管喜欢的,或者别的部门有意见时,主管又会在会议上大声责怪他的不是。在多次提案以及提出意见都被他拒绝后,肖飞已经不知道他到底要的是什么了!也就是主管的要求可能已经超过肖飞的能力范围了。
招数:引导提问解开死结
肖飞思索再三后,采取了新的策略。首先他很虚心明白的告诉上司,他很喜欢这个工作,而且也想要学习,如果主管老用这样的态度,对他的学习与成长并没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发展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主管的态度缓和下来后,肖飞利用沟通技巧中的“引导式问句”,要求主管一步一步,仔细具体的告诉他正确的作法和方向。所谓“引导式问句”,就是鼓励讲话的一方,把简短抽象的意思,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式的问句通常包含下列的关键词词:“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说的……应该要怎么做?”、“为什么你说……?”、“那我这么做……可不可以?”等等。在成功连续的使用了引导式问句之后,让原本习惯用抽象简短话语表达的主管,突然像打开匣子一般,跟他倒了一大堆的教训、讯息,而这些直接克服了原本的障碍环节,使得肖飞理清了接下来的行动步骤,从而和主管达到了共赢。
案例6:
清新纸制品公司由于业务的飞速发展,总部要从石家庄搬到北京,刘强负责与业主谈判、定合同、与家俱商、装修商们招投标,平面设计等。根据以往的经验,完成搬家至少需要五个月的时间。但是,新上司是急性子,每天都电话催促,并根本不听刘强解释客观原因,还下了二个月进新办公楼的军令状。刘强明白搬迁工作的确需要加快速度,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二个月内完成,于是刘强陷入如何与上司沟通的漩涡。
招数:多种选择破冰而行
于是,刘强制做了一个完成工作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