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
七年级政治教案
课型:活动课
主题:
学习目标: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增强、尊重父母的责任感,并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难点:学会理解父母,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和长辈。难点在于如何消除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思: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询问你生活周围的老人有哪些心理需要本课从《一小口》的故事引入,把学生引进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讨论、故事分析、小品表演、实话实说等栏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选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而又有教育意义的话题,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父母子女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成功的交往。
教学过程:
出示材料:一道佳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
教师:答案很简单。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只能是如此。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
f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应当与母亲分享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应当与母亲分享的时候总是只剩下一小口了,因为这时他已经吃不下了。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并因此夸赞她的孩子孝顺。他们之间的爱也是如此分配的,无论是留给自己的或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她为此心满意足。所谓孝与不孝的区别就差这一小口。
录像:电影《九香》……吃孩子的碗底的镜头……。
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请听学生配乐朗诵:《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天,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发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是遇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