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编制说明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当前,长江航运进入高速发展期,运量迅猛增长,水上交通非常繁忙。为适应新的发展水平,提高水上运输管理效率和水平,长江上很多部门和单位正在大力开展航运信息化建设,并以数字航道、智能航运为信息化的发展目标。电子航道图是数字航道的核心,也是智能航运的基础。与长江航运相关的各应用领域信息系统,都需要以长江电子航道图作为基础平台。因此,研究开发长江电子航道图已成为长江航运相关各单位信息化工作的热点。但是,在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开发工作中,各单位建设的电子航道图所采用的格式和技术均有所不同,导致这些电子航道图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难以保证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不仅造成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也严重制约了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发展和应用。为推动长江电子航道图应用系统的发展,促进江图资源的共享,节约设备投资成本,加快电子航道图在长江上的应用,交通部组织编制了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在数据传输、数据检验、图形显示和数据保护等方面对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制作进行规范。二、编制依据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照了以下资料或规范。
f1、IHO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IHOS57)2、ECDIS海图内容及显示规范IHOS523、ENC数据有效性检验推荐标准IHOS584、IHO电子海图数据保护规范(IHOS63)5、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6、长江船舶定线制航行参考图7、航道工程基本术语标准(JTJT20496)8、内河助航标志(GB58631993)三、编制原则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了实用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1、实用性原则
标准的编制紧密围绕长江航运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电子航道图的实际需要,标准确定的物标类目、显示库以及数据保护方式等尽量与长江上的习惯用法保持一致,以保障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各相关使用单位能够良好适应本标准,同时也使此前开发的旧系统能够较为顺利地修改过渡到本标准。2、一致性原则
f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港口的增加,江海联运船舶和进江远洋船舶(包括外轮)日益增多。本标准的编制除考虑到长江上的应用外,也兼顾了海上应用,对于原海上的物标尽量予以保留,做到与IHO国际标准保持兼容。这样既满足了长江船舶对电子航道图的需要,又保障了近海船舶和远洋船舶进入长江航行的需要,其原有的系统经少量升级改造既可适用于长江航行,避免安装两套系统,导致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